开展生态质量样地监测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落实全国《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推进《区域生态质量评价办法(试行)》实施的一项重点工作。山东省枣庄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支委会高度重视,精心安排、有力推进,把生态质量样地监测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试金石”,截至9月28日,枣庄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在全省率先完成8个水生样地和3个陆生样地的生物多样性监测工作。
山东省是今年全国生态质量样地监测的6个试点省份之一,枣庄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第一次承担此项工作。面对时间紧,任务重、技术人员少的现状,枣庄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抽调年轻党员干部,充分发扬生态环保铁军精神,通过参加视频培训充分掌握国家样地布设原则及核实细致要求,深入学习“野外物种识别与自动传输体系服务系统”,将点位信息导入手机导航系统。
为了更及时完成核实任务,枣庄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联合中科院水生研究所、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枣庄学院等科研院所及高校,成立了生态质量样地监测工作团队,建立了交流会商机制,制定了周密的现场核实工作方案,按照点位分布提前规划最优路线,通过地图作业与现场核查相结合的方式,顺利完成试点监测样地的筛选和布设。
枣庄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足迹遍布森林、湿地、城乡、水体等各类型生态样地。5月—6月,他们完成了生态质量监测样地现场核实确认。现场核实过程中,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要求,详细核实样地经纬度、样地类型、周围环境,确保监测样地的一致性、代表性、全面性。
初夏的气候时而阴雨绵绵,时而艳阳高照,大家不畏头顶烈日炎炎浸湿衣衫,不畏脚下道路泥泞湿滑,克服种种困难,通过与市生态环境局、区(市)分局、专家团队现场会商提出了调整、删除、新增的初步意见,利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APP现场上传核实图片,样地核实情况全部通过审核。
7月—8月,枣庄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集中学习研讨国家生态质量监测方案和EQI评价方法,组织人员参加了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举办的《生态质量监测培训》和省中心组织的南四湖采样现场实训等培训。
8月—9月,完成了水生生物和森林等样地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随后通过认真细致地整理核查数据和音像资料,规范撰写并提交了样地监测报告,确保全面、客观地反映情况。
开展国家生态质量监测样地调查,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枣庄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目标要求,持续发扬“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为逐步构建生态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做好技术支撑,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