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检察院收到一封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发来的确认函,明确:由青浦区经检察院办理的“碳汇认购替代修复民事公益诉讼案,目前已完成交易并核销。这也标志目前国内唯一具有全国碳排放交易权的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所确认的首例碳汇认购司法实践案例。
今年年初,青浦检察院接到志愿者举报线索,区内某公司为改造厂区擅自砍伐租赁厂区内201棵树木,损害生态环境和社会公共利益。经实地走访、现场勘验、无人机航拍等方式进行全面调查核实后,3月份,青浦检察院依法以民事公益诉讼立案调查。
在办案中,涉案公司准备通过原址补种的方式进行补偿,但整修路段已水泥硬化,补种的树木胸径、数量均小于被砍伐树木。经委托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评估鉴定,涉案树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害总价值量为20.1万元,涉及固碳部分生态功能价值量为1.12万元。
2022年6月13日,最高法《关于审理森林资源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0条肯定了当事人可以以认购林业碳汇方式替代履行生态环损害赔偿责任。
据此,青浦区检察院决定在该案办理中创新引入碳汇替代修复方式,将碳汇计量引入生态服务功能损失评估,将固碳部分生态价值用于碳汇认购。
根据案件实际,参考专家意见,综合当事人意愿,最终确定该案综合采取认购碳汇、补植复绿、楼宇低碳等方式替代性修复受损生态环境。7月份,青浦检察院与涉案公司达成生态损害赔偿磋商协议。涉案公司向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申请开户并认购核证林业碳汇。在交易所协助下,涉案公司经申请、审核、备案、交易、注销等全环节,现已完成187吨林业碳汇认购。
该案办理中,涉案单位除认购碳汇替代修复外,还要在辖区“最江南”公益诉讼实践创新基地的碳汇林片区补植水杉等树木40余棵,并在涉案地点安装节能充电桩。
据介绍,“最江南”公益诉讼实践创新基地于今年9月在元荡生态岸线揭牌,是长三角首个联合生态修复基地青浦片区,也是上海市首个生态修复基地。基地立足自然禀赋优势,设碳汇林片、增殖放流、水中森林、绿化养护、河道清洁五个功能片区,面积约720亩。目前,青浦区检察院已就2起公益诉讼案件督促当事人在碳汇林片区补植树木60余棵。
据了解,近年来,青浦检察院积极落实恢复性司法理念,努力打造生态修复的样板区和“零碳司法”的试验田。通过民事公益诉讼能动司法,全面打造降碳、减污、扩绿的“低零碳”生态修复样本。
青浦区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下阶段,将以个案实践为切入点,进一步聚焦碳排放碳交易,努力为完善制度标准提供基层实践样本,并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区位优势,下好跨域低碳协作“先手棋”,以公益检察推动区域协同碳达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