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绿色金融助力多行业低碳转型

来源:环境经济     作者:滕月     人气:     发布时间:2022-12-30    
图片

金融是支持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核心要素之一,当前我国绿色金融体系构建已取得显著成效,在支持绿色产业发展方面形成多项经验成果。

然而,“双碳”目标下产业转型发展错综复杂,更加需要庞大的资金供给与多元的金融工具支持,深化绿色金融体系、发展转型金融迫在眉睫。

绿色金融如何帮助不同企业低碳转型等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金融和煤电企业合作空间大

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在于电力系统的低碳转型,我国电力系统需统筹电力保供和减污降碳,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快推进煤电企业转型。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2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印发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的通知》提出,落实煤电等行业绿色低碳转型金融政策,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2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推动金融机构加快信贷投放进度,支持碳减排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大项目建设。

煤电企业是我国推进低碳转型实现“双碳”愿景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其资金需求量巨大,需要转型金融机制发挥重要的支持与引导作用。那么,金融如何助力煤电企业低碳转型?

电力行业资深研究专家韩文轩认为,金融和煤电企业的合作空间巨大,煤电产业增量投资和存量“三改联动”、电源结构调整中低碳清洁能源巨额投资以及电力企业资产负债表优化,需要大量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都需要金融的支持。据了解,就我国第二大煤电企业华能而言,在“十四五”期间新增清洁能源装机8000万到1亿千瓦,大概需要资金7000亿元人民币。除此之外,其他的配套产业也需要外部的金融力量,来提升企业金融与产能结合的能力,进一步促进低碳转型。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袁家海认为,对于高排放高污染行业进行绿色低碳转型的金融支持应当适时引入转型金融,为煤电行业的低碳转型资金需求提供投融资渠道。

图片

践行“低碳”发展理念,推进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金融机构创新转型金融产品,全力保障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大力支持减碳、零碳、去碳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支持煤电机组清洁高效低碳升级改造。”袁家海建议,一是发行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SLB),将企业可持续业绩与产品利率挂钩,从而正向激励企业进行减碳改造;二是发行股权投资基金、并购基金、夹层基金,鼓励更多的PE、VC投资机构参与转型金融活动,充分发挥股票市场支持转型的作用;三是开发支持绿色转型的保险类产品,有效应对煤电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减碳技术研发周期长、市场不确定等风险,提高电厂抗风险能力;四是考虑帮助高碳行业研发以转型资产为基础资产的不动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产品。

绿色金融驱动石化行业产融结合

石化企业发展过程中受到的最大制约是能耗和排放,这要求企业必须进行绿色转型。事实上,石化企业在通过产品和技术创新达到减排目标的过程中,金融行业同样可以参与其中。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石化企业一直以来与金融行业都有着密切联系。发展绿色金融,从石化行业原料端、产品端进行绿色改造,跳出路径依赖的传统发展模式,有助于石化行业走出具有行业特色的绿色发展道路,纠正环境资源的扭曲配置,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以及开创绿色金融驱动下的石油石化行业产融结合新局面。

当前,绿色金融在石化行业中运用的模式有哪些?

一是绿色债券将所募集的资金应用于清洁能源发展,建设新型生态环保设施的债券为绿色债券,这是石化企业在发展绿色金融中所采用的绿色债券融资工具。

二是绿色信贷。推动石化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需要企业强化绿色发展意识,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的石化循环产业链、清洁能源产业链,也需要有绿色信贷作保障。

三是绿色产业基金。针对石化行业绿色发展的需要发起设立政府引导下的绿色石化产业基金。

四是绿色融资租赁。商业银行专门针对节能环保企业量身定做的融资租赁业务可以有效地解决投资压力大、技术风险高、垫资金额大、项目回款的不确定性等问题。

第五是绿色供应链金融。商业银行可以选择在供应链中处于核心地位的石化企业作为核心企业,在原有上下游供应链买卖关系的基础上附加环境绩效信息。在绿色供应链金融的框架下,供应商环境绩效的优劣会间接地影响到自身持续经营及核心企业的购买意愿。

第六是绿色保险。绿色保险可以有效预防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企业倒闭及环境修复成本难以弥补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建立石油石化行业的环境责任保险机制。

“石化行业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支持。”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债务管理处处长吴盛龙表示,我国天然气的勘探开发成本越来越高,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开采比较困难,将天然气勘探开发纳入绿色金融,有助于我国天然气的勘探开发,有利于提高保供的能力,有利于降低成本。至于转型金融方面,化石行业碳排放比较高,转型升级需要大量投资,需要对整个设备更新改造,这就需要得到转型金融的支持,帮助石化行业盘活资产。

此外,吴盛龙表示,对于碳市场的交易工具来说,希望将来运用到碳期货、碳期权,能够对冲碳价的价格波动,实现保值增值。对于碳融资工具,希望从投资的角度盘活企业的碳资产,对企业碳资产进行价值管理,提升企业碳资产价值。

总而言之,将绿色金融模式应用在石油石化行业中,建立有效的绿色融资机制,充分发挥金融创新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是推动石油石化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金融在交通运输行业服务中的发展路径

交通行业碳排放随着国民经济和人口数量的增长而逐年升高。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二氧化碳排放量达10.8亿吨,约占全国总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9.01%,较2002年增长257%。

“如何将低碳交通跟金融进行结合,让低碳交通在发展过程中跟金融双向促进,这也是我们一直在研究的问题。”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节能减排中心副主任程颖表示,交通领域非常需要金融支持。截至目前,交通领域低碳转型在整个金融工具的运用上远远不够。

在服务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同时,如何探索金融在交通运输行业服务中的发展路径?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特邀研究员刘楠表示,可通过创新金融工具和投融资模式等措施,维持绿色低碳转型压力下交通运输行业市场稳定,满足“双碳”目标下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低碳转型融资需求。

具体而言,首先,可以研究探索将交通运输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体系。从金融供给端出发,研究将交通运输业纳入国家碳排放权交易管理体系,探索适合我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的道路,通过市场化定价机制,优化我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空间资源配置,引导资金支持交通运输业绿色低碳转型。在约束交通行业碳排放的同时,推动交通行业低碳技术研发。

其次,可以扩大绿色金融相关工具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为交通运输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资金支持。针对交通行业清洁化发展过程中所引发的资金需求,地方政府可通过财政补贴等奖励激励措施,进一步扩大绿色金融在绿色低碳交通领域的应用,充分发挥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绿色金融工具的资源配置作用,引导市场资金流入城市轨道交通、低碳水运、绿色航运、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交通项目,填补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交通运输业在结构优化过程中的融资需求。

最后,探索绿色REITS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应用,助力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低碳转型。针对绿色交通基础设施领域融资现状和国家《关于推进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相关工作的通知》等政策导向,可研究探索绿色收费公路、充电桩等绿色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绿色RETIs的应用,吸纳社会资本,为公路运输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动力。

责任编辑:百灵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