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风力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可持续发展、加强绿色金融服务绿色低碳转型的能力?近日,由福建省绿行者环境保护公益中心(以下简称绿行者)主办、福建乾金律师事务所和福建省绿家园环境友好中心协办的风电行业环境社会影响管理论坛在福州举行。来自政府相关部门、大专院校、金融机构、检测单位、律师事务所和社会组织等参会代表围绕“风电行业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续发展”展开研讨。
研讨会上,绿行者理事杨晶女士发布了由绿行者撰写的中国首部《中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陆上风力发电行业可持续投资指南》。指南关注风电行业存在的环境、社会、生态影响,并为风电项目的潜在投资者提供绿色金融指引。杨晶女士认为,为应对风电场全生命周期的环境、社会、生态影响,风电企业应优化其管理流程,并在风电场的规划阶段就对潜在影响进行规避。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科研院长李如燕教授做了关于《退役风力发电叶片回收利用》的发言。由于风机叶片的材料特性、制造工艺、发展趋势和退役管理等问题。到2029年,我国退役风机叶片将达到约71万吨。为了应对如此大规模的退役叶片,李如燕建议应加强对退役叶片回收利用的研究,并采用化学、物理、能量回收的方式对叶片进行处理。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祁和生教授介绍了《 国内外风电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祁教授说,我国风电装机规模持续扩大,2021年并网容量4757万千瓦,累计装机规模全球占比40.4%。我国风电技术向着大型化、深远海、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但与此同时,我国风电产业也面临着核心技术存在短板、价格竞争激烈、产品更新迭代太快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
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的郑若怡针对《海上风电行业的防灾防损服务》的发言。郑若怡说,受制于海底环境复杂、海上交通不便、问题发现滞后和风机自身存在缺陷等因素,防灾防损服务对于海上风电运维方来说很有必要。目前海上风电的防灾防损服务包括了现场风险查勘、定期培训、海底电缆检测与风险评估等。
福州市华测品标检测有限公司的张春林做《海上风电项目的环境监测》的报告。他说,截至2021年底,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2639万千瓦,未来将由近海转向远海,向基地化规模化发展,由单一品种转向多品种融合。海上风电项目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水下噪声监测、跟踪监测和后效评估等。
经过研讨,参会代表一致认为,风力发电作为一个新兴的绿色产业,从国家层面要加强制度建设,风电企业也应树立环保意识,规范企业运作,将风电行业对环境、社区、生态的影响降到最低。
原题为:风电行业环境社会影响管理论坛在福州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