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上午,由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iCET)联合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中山大学智能系统工程学院等单位共同完成的“广东省及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净零碳排放路线图”项目第一期研究成果——《广东省道路交通净零排放路线图》(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
《报告》以广东省为研究对象,基于“自下而上”的排放方法学构建了交通部门长期能源与碳排放核算模型,首次核算了广东省内分区域、分车型排放数据,创新提出了道路交通碳预算并制定各区域逐年碳排放预算清单,保障道路交通碳排放尽早达峰并尽量降低总体排放水平。
首次核算广东省内分区域、分车型排放数据
提出以2060年和2050年为实现节点的道路交通净零排放路线图
道路交通作为交通领域最主要的排放源,是交通减排的绝对重点。
据国家发改委提供的相关数据,2019年,中国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总量11亿吨左右,占全国碳排放总量10%左右,其中公路占74%、水运占8%、铁路占8%、航空占10%左右。
广东作为我国第一经济大省,拥有深圳、广州两座超大型城市,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在政策落地和开拓创新方面具有先天优势,有能力、有基础为全国的交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探索落实措施与配套政策体系。2021年广东省成立了全国首个省级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22年相继出台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广东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对广东省“双碳”工作提出了具体目标,使全省“双碳”工作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报告》将广东省道路交通进一步拆解至4个细分区域(广州,深圳,其他珠三角地区,非珠三角地区)和13类细分车型,首次核算了广东省内分区域、分车型排放数据,并提出以2060年和2050年为实现节点的道路交通净零排放路线图(见下图),为广东省道路交通减排提供参考。
图:广东省道路交通净零排放研究框架
图:研究提出的广东省道路交通净零排放路线图
《报告》显示,现阶段道路交通碳排放占比依次为广州(15%),深圳(20%),非珠三角地区(23%),及其他珠三角地区(41%)。从排放趋势来看,深圳市将最早实现道路交通排放达峰,广州和其他珠三角地区其次,非珠三角地区最晚。《报告》认为,排放趋势的不同将决定不同区域在减排战略制定上的差异,深圳市道路交通减排引领全省乃至全国,将可率先实现碳中和目标。广州和其他珠三角地区需要提出并落实更积极的政策目标,而非珠三角地区则需要加快推广低排放和零排放汽车,促进碳排放尽早达峰。
按车型排放数据来看,私人乘用车、城市物流车、半挂牵引车及自卸车是排放占比最高的车类。不过,在基准情景(基于已有政策设定)下,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推广,私人乘用车碳排放将能在2025年前后达峰并快速进入下降通道。而城市物流车、半挂牵引车、自卸车等车类需要更积极的政策目标和支撑政策配合,如制定更激进行业发展规划及新能源汽车推广目标、大幅提升车辆能效以及加快货运结构调整等相关目标,才能实现碳排放尽早达峰和稳步下降。
累积碳减排量潜力有多大?
不同时期应注重和应用不同减排措施组合
《报告》预测,道路交通净零排放路线图的实施可使2020年—2060年广东省道路交通碳排放总量较基准情景减少10亿吨以上,在2050年优化净零排放路线图之下,这一数字进一步提升至15亿吨。这也意味着,若能以2050年为净零排放目标实现节点,仅广东省道路交通一项,在2020年—2060年间累计减少的碳排放量就相当于全国碳排放总量(2021年)的12%,减排潜力十分明显。
研究结果显示,新能源乘用车推广应用产生的减排潜力在2035年前后达到高峰,新能源商用车产生的减排潜力主要发生在2040年以后,成为支撑道路交通后期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主要驱动力。 在实现碳中和进程中,新能源商用车推广应用累计贡献64%的减排量,新能源乘用车推广应用累计贡献27%,出行方式转变和货运结构调整则分别贡献了3%和5%的减排量。出行方式转变及货运结构调整主要在2040年前具有较大的减排潜力,后期由于车队新能源汽车比例大幅提高,上述两种方式的减排效果逐渐下降。
道路交通逐年碳预算
为碳中和工作推进提出量化指标
高质量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库是衡量减排工作成效的基础,量化工作需要一套公平、科学且可操作性强的机制来实现。
国际上,IPCC提出了“碳预算”概念,其是指在有机会避免气候变化危险影响的前提下,全球可允许碳排放总量最大值。碳预算是以全球为主体提出的一系列非约束性数值,不区分地区和行业,难以作为某一具体行业的减排战略指导。
因此,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的这项研究提出了道路交通逐年碳预算的概念,这是按照“自下而上”模型分析给出的更为有意义的预算预期,因此在数值上更加符合行业发展规律,也更具备针对性和参考价值。
《报告》基于2060年和2050年净零排放路线图核算结果,首次得出广东省及各区域道路交通量化减排目标及碳预算表。各区域道路交通碳预算表将为地方政府实现碳中和目标提出指导性方向,并为监督及监管各级政府碳中和工作推进提出量化指标。随着我国政府要求各行业及各级政府加强编制碳排放清单,这项工作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图:广东省道路交通逐年碳预算表
原题为:《广东省道路交通净零排放路线图》研究报告发布
来源:中国环境 作者:中环报记者徐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