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北市为企业扫除政策盲区、为群众解决环境问题

来源:     作者:潘骞 周志莹     人气:     发布时间:2022-11-22    

近年来,安徽淮北市生态环境局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企业满意导向,努力消除企业对环保政策的“盲区”,不断将能力提升建设转化为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具体行动,倾力查堵点、破难题,帮助企业解决经营中碰到的环保问题,化解企业和群众的矛盾,真情实意解决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诉求。

常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

优化环评审批服务。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缩减行政审批时限、精简审批材料、提高审批效率。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时间压缩至法定时限的40%以内,辐射安全许可审批时间平均压缩至法定时限的25%以内,在江河湖泊新改扩建排污口审批时间由法定时限的20天压缩至10天以内。强力推行“全程网办”和7×24小时自助服务,加大全程网办推行力度,强化服务窗口与相关科室业务指导,实行排污许可电子证照线上服务,推动实现排污许可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一网通办”。

强化执法指导帮扶。推深做实“环企直通车”,通过“面对面互动”“点对点帮扶”“一对一体验”等方式,真心真情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建立“环企直通室”,对重点排污单位实行结对帮扶,对金岩高岭土、淮北大唐电厂、矿业机电装备公司等企业进行“一对一帮扶”、全方位“体检”。建立“一企一册”台账,累计发放环保法律法规等帮扶资料40余套,帮助企业解决问题30余个。成立4个暖企服务工作组,向企业送惠民政策和环保法律知识,持续开展“四送一服”“送法暖企”等活动,为企业解决问题多想办法、多出实招,做到既重服务,又强监管,寓监管于服务之中,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监管水平。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助企信用修复”活动,帮助30余家企业完成企业信用修复。

常态开展普法宣传。充分利用六五环境日、全国低碳日等时间节点,开展生态环保宣传进企业等活动,累计向企业发放环保法律法规手册及宣传产品2000余份。依托“环企精准云普法”,对180家重点排污企业的三类人员(法定代表人、分管副总、环保技术人员)500余人开展线上学法普法。

提高环境信访办理质效

定期接访服务群众。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充分运用环境信访投诉平台,通过定期接访、带案下访等方式,落实领导干部定期接访下访制度,现场解读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政策,征集群众意见建议,切实解决好群众信访举报问题。

规范处置闭环管理。规范环境信访办理流程,建立环境信访台账,实行清单化、闭环式管理机制。加强重点信访问题跟踪督办,加大对信访办理情况抽查力度,坚决防止环境信访件一批了之、一转了之、一交了之。坚持有诉必接、有接必查、有查必果、有果必复,专人受理、专班调查处置群众信访事项。截至10月底,累计收到有效信访投诉件135件,已办结122件,办理中13件。

健全机制全力整改。健全完善党建考核信访和责任追究机制,对能立即解决的,明确责任、限时办结;对因客观因素无法立即解决的,耐心进行思想疏导,告知处理期限,承诺限期答复整改情况;对不担当不作为引发群众重复访、越级访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追责问责。

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

建立清单闭环管理。动态建立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清单,严格落实“四项清单”。坚持问题导向,抓住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不断完善督察整改闭环管理工作机制,从严从实、一盯到底,进一步规范验收销号程序,推动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改彻底、改到位。截至10月底,中央和国家层面交办问题364件,已完成销号354件,完成率97.2%;省级层面发现问题692件,已完成销号642件,完成率92.7%。

总结经验长效整改。将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整改的宝贵经验运用到日常生态环境监督执法中,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建立健全生态环保长效机制,切实夯实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政治责任,推动各项决策部署得到坚决落实。全力落实2022年省环保督察整改,交办信访投诉29批次141件,已办结122件,已完成市级验收98件。

明确重点深化运用。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质量、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为重点,深化督察整改及成果运用,扎实做好督察整改“后半篇文章”,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百灵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