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生态文明奖、“2020-2021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在今天召开的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南昌年会开幕式上揭晓。这些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是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中国环境报近年来组织刊发了大量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报道和文章,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贯、生态文明理论和实践传播等方面做出很多贡献。本报记者刘蔚在理论评论部工作期间,不仅自己写,还请人写、教人写,力求出精品、建平台、广传播,此次也荣获了第三届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个人。
在现场,本报记者刘蔚第一时间就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人与自然和谐的中国式现代化,以及做好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相关问题采访了几位受表彰的先进个人和绿色人物。
当被问及您对人与自然和谐的中国式现代化是怎样的期待时,第三届中国生态文明奖个人奖先进个人(以下简称先进个人)、江苏省东台沿海经济区管委会吕洪涛说,东台当地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是新能源和大健康,目前年产值150亿元左右。将来衡量我们东台沿海的现代化是不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一个比较简易的方法就是看有没有保护好候鸟迁徙通道,候鸟的种类和数量变化如何,是变多还是变少,是否做到了人进鸟不惊。所以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要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坚持生态优先不动摇,一定要坚持科学保护、精准保护、有效保护。
记者注意到,此次获奖的生态文明奖中,公检系统多人获奖。在形成社会合力方面,先进个人、云南省普洱市人民检察院李铁有着深刻感受。她说:“作为公益诉讼的检察官,我们在办每一个案件的过程中,我们都会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案子中去。以往通常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问题有偏见,认为一旦发现生态环境污染或破坏情形,一定就是生态环境部门的工作。我们在办案工作中发现,一定要树牢一个理念:不是一个部门的问题,所有负有监督职责的行政机关都要负有职责,而不仅仅是一个生态环境部门。我们会把所涉及行政机关都纳入监督范围,逐步推动行政机关各司其职。”
“通过言传身教,把自己对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更好地传导给更多的游客,让广大游客更加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绿色人物、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园林局玉屏防火中队副队长胡晓春表示:“作为基层一名共产党员,一名绿水青山的守护者,我将立足岗位,向守护家人一样守护好迎客松。”
先进个人、天津河东区东局子学校窦迪表示:“生态文明建设惠及民生,只有充分调动公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公众全面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生态文明建设才有稳固的基础。这就需要拥有专业知识、并立志于提升公众生态文明素养的志愿者、教育专家,来带领千家万户主动投身到生态文明建设。要做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身体力行、真抓实干,为共享共建生态文明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林中茶,茶中林,是我们最美好的环境。”先进个人、贵州省凤冈县仙人岭锌硒有机茶业有限公司孙德礼说,生态与人类健康是相结合的,生态与自然是相结合的,生态与经济发展是相结合。我承包6000亩荒山坚持了40多年。生态变好了,搞了林下经济,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带领老百姓奔向了小康,大家都致富了。
“企业发展应该有责任感,挣了钱要回报社会,要做有益于国家的事情,要有境界有格局。”正如绿色年度人物、山东省樱花山风景区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颜景江说:“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任何美好的东西都会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