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策划!2022年的精彩:拓展源头线索发现机制,丰富基层执法手段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江晓琼     人气:     发布时间:2022-12-31    

回顾2022年中,笔者作为一名基层执法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本年度中借力于“大练兵”专项工作平台,在实际工作开拓创新,拓展了源头线索发现机制,尤其利用非现场的监督手段,侦办了多起环境违法案件。

多种载体,多管齐下。2022年,充分挖掘线索渠道,不断在日常执法工作中磨砺尖兵,梳理多种监督方式,在非现场执法方面有所突破。不断自我加压,利用自动监控设备的数据分析、视频监控和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等多重手段发现线索,全方位监督企业排污行为。不断适应新形势下的执法工作,当前污染点源面广量大,需要寻求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去进行更为合理的监督,以非现场执法为切入点,优化执法方式,精准投放执法资源,使之适应当下形势,也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奠定基础。

科学判别,精准执法。通过采用非现场监督手段,支撑执法工作精准精细化,通过数据、视频影像以及信息公开情况等,科学分析研判情况。例如,从自动监控数据异常情况,追根溯源查实第三方运维机构弄虚作假。又从排污许可平台中发现企业未公开执行报告的事实中,发现企业因节省成本,缺失了自行监测,查实是未按证排污的违法行为。一项项的探索实践都成为基层执法工作的有力抓手。同样,在实际工作中,也通过非现场监督方式,充分分析数据有效性,杜绝“一刀切”等简单粗暴的执法方式,通过精准判别,侧面佐证,后续结合数据分析,证实企业的排污现状,还原事实,增强了政企互信。

提升实效,即时闭环。在2022年中,通过积极探索,大大提升了执法效能,不再拘泥于现场排查,通过系统预警、大数据的充分应用,丰富了执法的多重形式。例如,上海市危险废物信息平台对于产生危废量大的企业,时限即将满1年未处置过,系统自动预警,监管部门直接将线索进行移送,发挥“三监联动”最大功效。另一方面,非现场形式是一项动态监督过程,实时掌握企业排污情况,更加有利于及时闭环跟踪,方便随时调取,进一步作为后督察凭证。其次,通过非现场形式查实的违法行为,形成了一批典型案例,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震慑,有利于企业从主观上予以重视,守法意识得到不断强化。


责任编辑:百灵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