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在光环境改善和光污染治理方面提出了“思路”和“办法”

来源:     作者:陈智勇     人气:     发布时间:2022-10-26    

近年来,光污染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群众的关注,对光污染的控制和对光环境的管理成为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一环。福建省厦门市秉承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经过一年多的调研考察、实地测量和多轮审议,于2022年10月正式发布了《厦门市光环境控制规划(2022-2025)》,在全国首开先河,在光环境改善和光污染治理方面提出了“厦门思路”和“厦门办法”。

一是充分运用地方立法,奠定规划法律基础。治理光污染、改善光环境,首先要有法可依。近年来,光污染信访投诉日益增多,但关于光污染的环境立法还有所欠缺。因此,厦门市在地方立法层面将“光环境”引入《厦门市环境保护条例》,为编制光环境控制规划、确定光环境重点控制区奠定了扎实的法律基础。同时,为更科学地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厦门市充分运用在厦、在闽高等科研院校技术力量,委托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科研团队开展规划编写工作,邀请来自厦门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三研究所、福建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等高水平大学、机构的业内专家组成评审团队,为规划编制工作保驾护航。

二是充分开展调研考察,构建规划总体框架。治理光污染、改善光环境,其次要有规可循。目前,光环境管理职责分散在国土规划、城市管理、市政园林等多个部门,各个部门均按照职责出台了一系列国家标准和部门规范。厦门市充分梳理了道路、夜景和户外广告设置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整合厦门市在市容市貌管理、户外广告设施设置和夜景照明管理等有关规范和规划,系统性地提出光环境污染的预防措施,以居民生活为重点制定了任务和措施,将环保、节能、生态作为城市光环境管理的核心目标,对标国际国内先进理念,提出有效的光污染控制要求、管理维护建议,充分体现“规划为民”实质。

三是充分开展实地测量,确定规划核心构件。治理光污染、改善光环境,最后要有理可据。目前,我国尚未出台光环境控制规划相关编制指南,国内外也未有先例可循。为确保规划编制更有科学性、针对性,厦门市委托专业机构采用空间抽样的方法,在全市六个行政区共选取了50个地面样点,并在样点处进行实地照度测量。通过建立地面照度值和卫星遥感影响辐射亮度值之间的关系,对厦门市不同用地类型夜间明亮程度进行划分,科学区分了光环境重点控制区、限制建设区、适度建设区和优先建设区,从而最终确定了本规划最核心的内容构件。

此次《厦门市光环境控制规划(2022-2025)》的发布,是厦门市在光污染控制和光环境管理领域一次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将为后续强化监测、规范光污染评价、加强光污染治理执法等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石,更将为厦门市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添砖加瓦”。


责任编辑:百灵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