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河是巢湖的重要支流,也是引江济淮工程的重要输水通道,因此派河干流水质稳定,关系着巢湖综合治理和皖北群众饮水安全。
为确保引江济淮通水前派河干流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水标准,自今年3月8日,合肥市就组织开展了“派河行动”,目前已显现成效。
派河流域具有支流多、跨区多、排口多等特点,因此合肥市在“派河行动”中采取多种排查模式,先后排查入河排口481个、不规范截流设施71座,并全面摸排管网错接、偷排漏排、面源污染等问题。为此,蜀山区决定,在孙老堰河、赵湾河、旺心塘三处入河排口选点,建设应急化可移动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
与传统的污水处理厂相比,这套设施具有建设工期短、占地面积小、可反复利用等优点,从开工到投入运营仅用了40天时间。现在旺心塘净水站日处理能力达到3000吨,流入的污水变成清澈见底的净水,再排入河中。
与此同时,上游派河干支流综合治理工程也已完成施工招标。该工程总投资1.9亿元,计划10月开工,2023年8月完工,将有效改善派河河道水质。
为打赢派河流域水环境治理硬仗,今年3月,肥西县成立工作专班,生态环境、水务、住建、督查办等部门和属地政府“合力治水”,对派河流域300多个排污口开展全面摸排,采样监测,对排查出的问题则建立“四项清单”,做到立改立查。
今年以来,肥西县深入开展城镇建成区雨污管网溯源排查,及时修复破损老化管道,杜绝污水直排河道;通过实施河道生态修复、生态湿地建设、生态补水、外围截污等相关治理工程,全面提高河流自净能力,并斥资28.98亿元,开工派河流域水环境治理项目815个。“七八月水质基本上都能达到入河三类水标准,效果还是很明显的。”肥西县水务局四级调研员武克奇介绍。
派河发源于肥西县中部江淮分水岭,全长48.9公里,流域面积584.6平方公里。“派河行动”期间,合肥市实行河长制进驻式督查,并首次探索建立了“河长+智库”治水模式。邀请中科院、安徽省城建院、合肥市政院、水科院等科研院所在排查技术支撑、整治方案制定、工艺工法比选等方面全程参与派河行动。
为了压实主体责任,强化依法督办,职能部门还约谈相关责任企业32家,对106家问题企业下发整改通知书,立案查处41家违规排放企业,罚款366万元。
今年8月,派河干流国考断面水质均值达到三类水标准,成为全市20个国考断面中改善最大的水质断面,提前一年完成了国家水质考核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