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获悉,2022年,新能源快速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已成为我国新增发电装机和新增发电量的主要部分。在装机方面,截至2022年底,全国新能源装机容量7.5805亿千瓦,同比增长19.3%,新增1.228亿千瓦装机,是全年新增各类装机的61%。在发电量方面,2022年全国并网新能源发电量1.19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1%,新增发电量占全国新增发电量的55%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新能源利用率处于较高水平。全国风电、光伏发电平均利用率逐步提高,风电利用率由2016年的82.4%提高至2022年1—11月的96.7%;光伏发电利用率由2016年的90%提高至2022年1—11月的98.2%。
中电联规划发展部主任张琳告诉本报记者:“2022年,在解决弃电率问题方面,我国通过多种措施提高新能源利用率。在电源侧,统筹推进新能源开发建设和配套调节能力建设,加大煤电灵活性改造力度,2022年煤电灵活性改造规模超过1亿千瓦;分布式光伏占比逐步提高,有利于光伏的就近消纳;在电网侧,统筹推进新能源和电网送出工程建设,加大优化新能源跨省跨区输送运行方式,加快配电网的改造和升级;在负荷侧,充分挖掘需求侧响应能力,以及发挥虚拟电厂作用等;在储能侧,加大抽蓄的核准建设速度,采取新能源配套储能等;在市场机制方面,电力现货、绿电交易等方式对于新能源的消纳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据介绍,随着新能源发电的不断增加,全国大部分省市的新建光伏、风电项目已经实现了平价上网,部分地区新能源项目发电成本已经低于煤电的基准价。但新能源平价上网不等于平价利用,还需要考虑因新能源消纳而增加的电力系统成本,如,火电灵活性改造成本及运行增加的能耗成本、需要建设的抽蓄及新型储能成本、配套的电网改造成本等。国际权威机构研究表明,新能源电量渗透率超过15%之后,电力系统成本将大幅上涨。德国、英国新能源的快速增长已成为该国消费端电价水平快速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
2023年,针对高耗能企业,如何有效利用电价引导高耗能企业低碳转型?“在新型能源体系下,电能在重点用能行业的替代将明显加快。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将通过阶梯电价和绿电绿证交易等方式,推动高耗能企业加大绿电消纳,从而助力低碳转型。”张琳表示,“我们建议适时采取政策和市场机制加以推动,一是建立标准统一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并与高耗能企业碳排放挂钩,以激励低碳用能;二是加快建立绿电绿证交易和高耗能企业强制配额耦合制度,将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目标通过强制配额制度落实实施,高耗能企业通过购买绿电绿证完成配额责任。”
原题:2022年,风电、光伏利用率分别提升至96.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