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罚不是最终目的,执法刚柔相济才能促进企业改正行为,助企提高生态环境管理水平。”这是江苏省扬州市广陵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蒋锐秉持的执法信念,这也是他推出“3Y工作法”动因所在。“预告知、优服务、有底线”以“Y”开头的“3Y工作法”是蒋锐的创新之举,也使得他,用执法的琴键奏出的“助企纾困”乐章,显得格外动听。
精准预防,利企棋下“先手”
半个月的两份大气监测数据,摆在了新大洋造船有限公司负责人的面前。蒋锐推心置腹地解释:“一份是我们委托第三方监测单位人工监测的,一份是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监测出来的,数据已经充分证明,如果不进行升级改造,目前的设备是无法稳定达到新实施的《江苏省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的排放限值,不利于企业生产经营。”
新大洋造船有限公司始终认为目前船舶企业大部分都在用活性碳催化燃烧装置,再投资5000多万元上新的设备,经营压力较大。
企业负责人的犹豫,蒋锐看在眼里,他替企业算了一本发展大账:“不达标,处罚的额度一次就要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而且处罚完了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长远看,上新设备,企业更有竞争力。”
蒋锐的分析坚定了新大洋造船的技改决心,企业将涂装车间末端治理提升改造提上了日程。
“预告知”提前发现企业的生态环境风险点,有效提升了执法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做到环境违法行为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不因“小错”酿成“大错”,继而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
精准对标,助企治病“有方”
“沸石转轮+CO、沸石转轮+RTO是我们目前末端治理提升改造新上的设备,目前运行效果不错,污染物排放能远低于江苏省地标”……扬州市江都区中远海运公司内一场观摩课正在进行。
讲课的老师是中远海运的环保专家,学生来自新大洋造船厂,而组织这场企业环境管理观摩学习的正是蒋锐。新大洋造船厂准备上设备,但是遇到一个现实的难题,选用什么的工艺路径、成本如何核算也不清楚,解决企业的困惑,为企服务,蒋锐为新大洋造船厂找到了“标杆”,江都的中远海运公司。中远海运起初有些不情愿,认为事涉商业经营,蒋锐多方协调,打消了企业的顾虑,企业毫无保留地将采用的新技术全盘告诉了新大洋造船厂。向标杆学习,新大洋造船厂改造工程2022年8月动工,当年底完成工程进度超过70%。
既坚持打击力度不变,又主动搭建平台破解企业环境保护痛点、难点问题,蒋锐不断优化服务之举,2022年,共计开展30余次座谈、 培训,对环评报批、产污环节管理、设施安装等方面给予企业明确指导,为企业绿色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支撑。
精准升级,引企强身“健体”
按照建设计划,新大洋造船厂采用沸石转轮+CO工艺的新项目年底就能建成,由于疫情的影响,工程将推迟,蒋锐主动与企业对接,酌情放宽竣工时间,并通过加强监管,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不受影响。在蒋锐的推动下,2月底新项目将竣工,预计减少VOC排放达215吨。
一手抓改造工程建设,一手抓环保管理水平升级,蒋锐为新大洋造船厂,做全面体检,让企业牢固树立起“守法”底线思维,助推企业良性发展,2022年新大洋造船厂实现销售23亿元,同比增长达到5%。
蒋锐是扬州生态环境执法人的一个典型代表。助企纾困,每一个扬州生态环境执法人既当企业“执法监督员”,又做企业“服务员”,他们将《扬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助企纾困稳经济的若干举措》的落实,化为“3Y工作法”等一个个工作方法,以“刚柔相济”的执法方式创新,打造出公平、透明、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激发了企业创造力,为推动扬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汇聚起强大“绿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