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3年底,抽水蓄能总装机规模预计将超过5000万千瓦

来源:中国环境     作者:乔建华     人气:     发布时间:2023-01-22    

2022年,我国各类储能均实现了增长,抽水蓄能发展和新型储能都保持较快增速。近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统计与数据中心副主任蒋德斌告诉本报记者:“初步预计,2023年新投产的抽水蓄能装机规模仍将超过500万千瓦,2023年底的抽水蓄能总装机规模预计将超过5000万千瓦。”

据介绍,在“双碳”目标推动下,新能源装机持续快速增加。大规模新能源发电接入电网,其随机性、间歇性和波动性大幅增加,电力系统运行中的调峰资源不足情况进一步加剧,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压力持续上升。在这一背景下,加快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等各类储能发展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

为促进储能发展,国家相关部门印发了《“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通知,加快“十四五”时期抽水蓄能项目开发建设,争取到2025年我国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较“十三五”翻一番,达到6200万千瓦以上。在近年来政策的推动下,2022年抽水蓄能等储能保持了较快发展。2022年我国投产28台抽水蓄能机组,合计880万千瓦。预计2023年还将有一批抽水蓄能机组陆续投产。初步预计,2023年新投产的抽水蓄能装机规模仍将超过500万千瓦,2023年底的抽水蓄能总装机规模预计将超过5000万千瓦。

为进一步推动储能更好发展,蒋德斌建议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优化储能配置和调运方式,提升储能利用水平。因地制宜配置储能规模和型式。结合当地新能源消纳、资源特性、网架结构、负荷特性、电网安全、电源结构等因素,具体分析各地系统调频、调峰需求,并综合煤电灵活性改造、电网调节能力提升等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抽水蓄能建设规模和时序,以及新能源配置储能的规模和型式,避免资源浪费。健全储能设施运行机制,建立“统一调度、共享使用”的协调运行机制,优化储能电站并网运行控制策略,提高储能利用效率。

二是加大科技创新与运维管理,提升储能安全水平。加大技术创新。改进储能电芯安全控制技术及安全结构,完善储能电站并网运行控制策略,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加强安全预防智能化建设,搭建数字化储能电站数据处理与运维平台,减少操控失误带来的安全问题。优化安全管理体系。强化电化学储能消防管理,制定储能电站消防审核验收、备案程序;建立电池选型和检测体系;在运储能项目开展在线运行性能监测和评价。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在储能电站设计、设备技术要求、施工及验收、运行维护等方面加快标准制修订工作。

三是完善市场机制,促进储能产业发展。健全新型储能电站参与电力市场规则。各地方按照相关政策要求,加快完善储能电站参与电力市场相关配套政策及实施细则,保障新型储能更好地融入电力市场;完善新型储能参与电能量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等机制。通过价格信号激励市场主体自发配置储能资源,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储能建设。理顺各类灵活性电源电价机制,出台容量价格政策,尽快完善新型储能商业模式,促进新型储能、灵活性煤电、抽水蓄能等各类灵活性资源合理竞争。

原题:到2023年底,抽水蓄能总装机规模预计将超过5000万千瓦


责任编辑:百灵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