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之记者感言①|基层是媒体人的宝藏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刘蔚     人气:     发布时间:2023-01-21    

今年的新春走基层,时间是1月6日到2月5日,时间一个月。在1月18日,还不到活动开始的半个月时间,记者部8名文字记者、3名摄影记者,全部完成了走基层的报道任务。同时,各地记者站也积极响应此次活动,来稿已有20多篇。

第一篇报道的出台还是颇有些周折。接到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的通知后,我们在积极准备。当时北京疫情还处于高发期,出京采访还比较困难。这时就想到,每天早上单位门前的路口,都有身穿“环保”两字服装的执法人员在检测尾气。冬天的早上,坐在车里都还觉得冷,想想执法人员一直站在外面工作,感觉一定很辛苦。

因此,第一篇走基层的报道,就瞄准了身边人身边事。经与东城区生态环境局联系摸底发现,天寒地冻的执法人员每天的工作不仅查尾气,还有加油站和建筑工地。因此,我们两位刚刚“阳康”的年轻女记者就跟随东城区生态环境局的一位执法人员记录了普通工作的一天。稿子在栏目开设的第一天见报,视频也随后推出。朴实生动的执法人,平凡但却伟大。

第一篇报道产生了很好的反响,但文字记者也因受凉胸口疼了好几天,我们大家也跟着担心了好几天。幸好后来去医院拍了片,确认肺部没有炎症。

第二篇的采写,天气更冷。在了解黄河局正在西安段对水质进行采样后,因出京不便,我们就联系了陕西记者站。记者站派出的记者非常给力,从早上到天黑,跟随检测人员沉浸式的体验了一天的艰苦采样工作。因先期与记者充分沟通,希望真实地记录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感受到现场内容,记者采写的报道很扎实,天寒地冻之下普通黄河采样人员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因疫情高峰已过,我们开始出京走基层。我首先考虑的是采访医疗废弃物处理监管。后与河南记者站充分沟通发现,河南在万人助万企的活动中,生态环境部门也做出了很多努力。作为农业大省,农村环境治理也是我们一直关注的问题,因此,三天去河南走基层,确定了三个行程:新郑的医疗废弃物处置监管、焦作的帮扶企业、新乡农村的生态环境治理。

时间紧张,时间匆忙。三天三个主题三个城市。特别是最后一天,正值农历小年,天空还飘着雪花。上午完成了农村采访,下午坐高铁因雪晚点一个多小时,晚上才得以抵京。

新春走基层时间刚刚过半,但体会颇深。

记者需要基层。此次活动号召令下,每一位记者都积极主动报名“参战”。此时正值隆冬,很多采访都是在室外,还有的是夜查。但没有任何一个记者说苦说累,反而说起采访体会,都格外兴奋。每个下过基层的记者都有这样的体会:只有下基层,才有新鲜的素材;只有下基层,才能挖掘出更多的“料”。特别是限于疫情影响,经常在地方提供材料基础上做文章的年轻记者们,体会更深刻。而这次去基层采访,每位记者不仅顺利地完成了栏目要求的报道,还挖掘了更多的素材和题目。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基层需要记者。在基层,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的工作人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坚持,都有自己的付出。媒体记者的关注,既是对报道中的基层工作者的支持,也是对更多像这样辛苦工作在自己岗位上的每个人的一种鼓励。让更多人看到,正是这些一颗颗普通的螺丝钉,构建起来一个积极向上欣欣向荣的当代社会。

新春走基层活动才进行到一半,我们已经开始畅想活动结束后的安排。走基层,不止在新春。为了更好反映基层工作者的真实风貌,更好了解基层现实的问题和情况,我们还要持续走基层。因为,基层,就是媒体人的宝藏。


责任编辑:百灵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