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在这期间发电企业员工仍在一线值守,用辛劳点亮万家灯火,只为让群众能过一个亮堂、温暖的春节。
春节前夕,中国环境报记者来到国家能源集团唯一在京生产单位——国能京燃热电公司,探访他们的日常工作,了解他们如何守护千家万户的“幸福年”。
“准备好了在主控室度过除夕夜”
换好一身洁白的工服,戴上安全帽,与上一个班组进行工况交接后,沈军衡就开启了他作为热电厂副值班员的一天。
沈军衡的工作内容很繁杂:对现场设备进行巡检,和同事开会分析设备实时运行情况和注意事项,但更多时候他需要坐在主控室的一排屏幕前,做一名称职的“监”盘手——实时监控着设备的运行情况,了解不同设备、近万个参数点位以及SO2、NOX和CO2的排放情况。
“以前,在值守时,值班人员需要定时手动记录设备参数,分析参数变化,由于需要监视调整的参数特别多,不仅工作量大,还容易有监控死角。现在,依托我们自主研发的第四代‘智能监盘’系统,将最符合原始设计的参数标准、最优秀监盘人员的经验植入程序,值班人员通过系统就能实时获取异常点位,及时作出处理。现在我更像一个‘监盘手’,不是键盘的‘键’,而是监控的‘监’。”沈军衡告诉记者,现在不用死盯着屏幕,也能对所监控所有参数的“健康状态”了如指掌。
值班人员在主控室监控实时参数。 张倩摄
“马上过年了,今年怎么过年?”
“今年的年三十刚好是我轮值,从下午4点到凌晨1点,我已经准备好了在主控室度过除夕夜。”
当记者问他是否想家时,沈军衡笑着说:“我家在云南大理,像我们这些离家较远的保电保供一线人员,逢年过节基本很难和家人团圆,不过家里人都比较理解。我爸是党员,他对我的影响很大,民生行业需要我们,我们就得坚守在一线。”
“每天都要登上48米监测平台‘打卡’巡检”
在主控室对整个监测系统有了大致了解后,记者跟随工作人员进行现场巡检。来到CEMS设备室,在维护良好的两台仪器设备前,国能京燃热电公司总工程师杨福成正与工作人员交谈。
当记者问到哪个设备在进行碳监测时,杨福成用手指着右边的设备告诉记者:“是这台。为了保证监测系统的数据质量,我们平时也需要进行运维。比如,检查气体压力是我们每天要做的工作,确保在合格范围,防止影响系统运行准确性。另外,每周也要对仪表进行校准,以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每天我们的工作人员都要登上48米监测平台‘打卡’巡检,风雨无阻。”
工作人员正在CEMS设备间检查设备运行情况。 张倩摄
离过年没有几天了,北京的天气骤然转凉。走出CEMS设备间(自动监测站房),记者跟着工作人员爬上48米高台,风呼呼作响。在这里,我们见到春节前来企业检查指导的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污染源监测室副主任王军霞。
“碳监测取样的位置十分重要。现在我们所处的48米,这一圈是监测平台,烟道的直管段长度与监测断面直径的比例是符合要求的,这样一来,能够保证点位的气流比较均匀,监测值也会比较精准。”王军霞告诉记者。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污染源监测室副主任王军霞在企业监测平台查看取样点位。 张倩摄
目前,碳监测范围不断扩大,更多的企业陆续参与进来,将为全国提供更多的碳排放监测应用情景。“丰富的应用情景将有助于评估不同地域、不同时段、不同行业、不同生产和治理工艺等情形下各种碳监测技术手段的适用性,提高碳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和准确性,为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监测力量。”王军霞说。
在高台来回穿梭,顶着凛冽的寒风,这将是27岁的沈军衡第三个不在家过的年三十,也许大年夜,他会在主控室旁边的小屋子吃上一顿简单的年夜饭,但他说一想到自己的坚守能让更多家庭过上幸福年,这一切都很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