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下午,在青海省第31届“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月”启动仪式上,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西宁野生动物园)对救护的两只大鵟野外放归。
2022年8月12日,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森林警察大队移送一只左翅膀外伤的大鵟。救护中心接收后初步检查发现,救护大鵟有轻微脱水症状,左翅膀外伤出血,进一步检查口鼻无分泌物,肛门无排泄物污染,体温正常,禽流感、新城疫抗原筛查阴性,初步排除存在传染病的风险。经过一个月的饲养管理,大鵟软放归尝试能飞至隔离活动场4米高的平台,可围绕隔离场室内长时间飞行。
被救助的一号大鵟。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供图
2022年9月4日,西宁市湟中区森林警察大队移送一只失去正常飞行能力的大鵟。救护大鵟无明显外伤,体质虚弱轻度脱水,传染病筛查阴性。饲喂鸽子胸脯肌肉能正常进食,已饲养管理20多天。
“目前,两只大鵟恢复情况良好,能自行捕捉健康状态良好的鸽子,具备野外放归能力。”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副主任齐新章表示,中心决定将其放归,以发挥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应有作用。
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承担着全省野生动物救护的工作。十多年来,共计收容救护野生动物雪豹、普氏原羚、荒漠猫、岩羊、藏棕熊等40余种1500余只,其中超过半数恢复健康适宜放归的个体被放归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