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发布的《2022-2023年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秋冬季监督帮扶工作方案》提出,要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强化帮扶的主基调,寓监督于帮扶之中,不断创新帮扶方式,丰富帮扶内容,紧盯企业污染防治和环境管理的短板弱项,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助企纾困解难。对此笔者认为监督帮扶除了发挥其发现指出问题并督促其整改落实的监督作用外,更要有效发挥其帮助解决问题的帮扶作用,指导帮助基层、有关排污单位解决存在的矛盾问题,提出的帮扶措施关键要体现科学、务实、精准的作风和治理理念,为此,对今年各级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监督帮扶工作提以下几点建议:
一要尊重科学不盲目蛮干。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等措施时,要杜绝要求一些生产工艺相对特殊的行业企业采取立即停产等“急刹车式”减排措施。据了解,有为数不少的生产工艺立即采取断电、熄火等措施,非但会对生产设备、已投入到设备中的产品原料造成严重影响,导致重大经济损失,同时也存在非常大的安全生产隐患。对于类似的情况,就要考虑企业生产实际,区分对待,科学灵活把握处理。要通过提前发布、告知停产、限产信息等方式,要在确保安全等的前提下,给其停产限产留足时间、空间等条件。总之,监督帮扶过程中要统筹兼顾,尊重客观事实尊重科学规律,不能脱离实际盲目蛮干,为了落实上级的有关要求极端教条不负责地要求企业采取一些不契合实际的应急减排措施。
二要求真务实、务求实效。据笔者观察了解,当前大气污染防治的一些措施过于形式化或者治标不治本,而且这些措施的执行落实情况成为各种检查督导、监督帮扶的重要内容,比如道路洒水、物料装卸喷淋等措施。类似的措施无疑客观上会减少、抑制扬尘、粉尘的产生、扩散等,但是对一些行业企业来说洒水、喷淋等措施往往治标不治本,治本之策是通过清扫等减少路面等场所的粉尘。在监督帮扶过程中,要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注重去观察了解、考察论证检验这些措施的大气污染污染防治效果,要识破指出、及时制止华而不实的“花拳绣腿”,督促其制定、落实一些切合实际真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实实在在管用的措施。
三要精打细算、务求精准。监督帮扶要强化树立精细化精准化管理理念,不能走马观花跑龙套。当前环境保护的一些措施要求表述的过于抽象笼统,不够具体准确,导致不论是执法监管人员还是企业当事人对一些措施要求理解有偏差,尤其是对一些具体问题具体该怎么落实说不具体准确。比如重污染天应急响应要求企业“停产”,有的把停产理解为主要生产设备停止运行,有的认为是企业所有与其生产有关的活动全部停止包括产品、原料的装卸、进出库等等,显然,两种“停产”大相径庭。这要求有关部门要在“一企一策”等的基础上,针对排污单位的具体实际为其制定更加具体精准的大气污染防治管控措施,为确保大气环境质量深入改善,必须在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把一些大气污染防治管控措施表述没有争议、歧义、异议,要把“一企一策”进一步细化为一个车间、一道工序、一台机器一项管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