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服务专班、优化审批服务、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今年以来,辽宁省大连市生态环境局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力度,以市场主体“满意度”“获得感”为标准,注重靠前服务,着力快审快批,全力推进环评审批项目提质增效。
提前介入,精准服务,重大项目全程跟踪指导
为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助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大连市生态环境局印发了《重点项目服务保障工作实施方案》,成立由市生态环境局主要领导为组长,主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的服务专班,指导、协调和推进重点项目审批工作。建立重大项目环评审批台账,对于纳入台账的项目,第一时间落实到项目负责人,提早介入、主动服务、定期调度。
着力推进新机场、太平湾、大石化搬迁等重点项目,局领导多次带队赴生态环境部、省生态环境厅汇报、沟通,专人跟踪服务,主动协调解决制约问题,推动项目环评审批工作;对恒力、逸盛、东北特钢等项目环评和排污许可核发提供精准服务,组织审批人员、评估人员、专家团队对项目悉心指导、积极协调进度、无缝衔接各流程、研判项目推进的堵点、商讨可行的对策措施,确保在最短时间完成项目审批。
分类管理,服务高效,审批时限最短压缩至一天
为更好服务企业,尽快为企业办理审批手续,大连市生态环境局对项目环评审批分类施策,变“被动”坐等企业申报为主动服务。对码头、石化、化工等“两高”污染重、环境风险大的项目严格把关,并强化项目的前期环评跟进和专家审查指导,提升“两高”项目审批效率;对环境影响较小、群众需求程度高的民生类等项目,将审批重点放在稳民生、抓进度上,为普兰店生活垃圾收运及焚烧发电一体化项目、毛茔子垃圾填埋场一期扩容等民生类项目畅通绿色通道,实现办理“零跑路”,快速高效审批稳民生;对符合告知承诺要求的建设项目,审批部门收到企业承诺申请材料后当场出具审批意见,一个工作日完成项目的审批,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时间成本;对大型风光电、氢能产业基地建设及节能降碳改造等重大项目压缩至法定审批时限的三分之一,报告书(表)项目在20(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事项办理严格落实“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和“一网通办”,形成时限明确、管理规范、服务高效的审批服务体系。
服务创新,严格指导,全链条提供审批服务
全面推行“帮代办”服务,全程为企业提供咨询指导,及时指出项目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切实做到了主动对接,提前做好项目环评审批服务,帮助企业高效高质量办理环评审批手续。自今年8月末签订合同以来,对大连英歌石科学城区域评估、大连金普新区南部城区城市更新项目区域评估等13个重点项目进行了全程跟踪服务,确保其顺利完成环评审批。对各生态环境分局负责的80个环评审批项目、108个排污许可证相关问题进行积极指导,对部分处于前期准备阶段的项目提供了环评相关问题咨询服务,累计接打电话200余次,对各类疑难问题及时提供了技术支持。
同时,积极与引洋入连、海上游空轨等重点项目对接,为其编制可研、环评提供相关资料,全力推动项目落地。通过环评文件复核和约谈整改,公开环评信息,督促环评技术单位提高环评报告编制质量、压缩编制时间,不断提升服务企业质量。
源头预防,环评简化,强化规划环评引领带动作用
今年以来,全市区域环评工作进展显著,现已完成大连英歌石科学城项目、大连金普新区南部城区城市更新项目等园区区域环评工作。主动服务,提速审查。为助力重大项目落地开工,英歌石科学城谋划初期,即主动与园区管理部门对接,现场办公,指导园区开展区域环评工作。
疫情期间,组织各相关委办局召开了区域环评线上审查会。恢复线下办公后,利用周末时间召开了区域环评项目座谈会,面对面指导建设单位和编制单位对报告进行修改完善,最终仅用20个工作日即完成了英歌石科学城区域评估工作;“督与服”相结合,持续推进。
为了进一步推进园区依法开展区域评估工作,助力园区高质量发展,一方面通过发放服务手册等方式,让园区了解区域环评相关政策要求以及应用优势;另一方面通过约谈等方式督促指导未完成区域环评的园区加快完成相关工作,全年共发放服务手册160余本,约谈园区两次;创新开展“区域环评+项目简化”试点工作。对普兰店区域内通过区域环评审查且基本落实各项要求的市级及以下园区,属于区域环评中明确重点发展的环境影响报告表入园项目,全部实施告知承诺审批。
守住底线,强化责任,对于违规项目坚决不批
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的“两高”类项目盲目发展。通过细化程序规定,加强“两高”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对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和法定规划,污染防治措施无法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等的建设项目坚决说不。旅顺口区某化工项目因规划选址不合理,原料不符合危险化学品禁止、限制和控制目录管理要求,大连市生态环境局成立专家组对项目进行分析研判,主动告知建设单位原因,提出另行选址及改变现有工艺的意见,企业接受建议。
大连市生态环境局始终坚持以“优流程、提服务、增效能”为工作目标,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服务制度改革,着力提升审批服务水平,真正把审批变为服务,努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全面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