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礼乡河平村盘活土地资源 点燃乡村经济发展新动力 探索土地流转集约经营新路子有成效

来源:百灵环保网     作者:灵锋 奎 洪 素素     人气:     发布时间:2023-06-14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一头连着农民群众的‘钱袋子’,一头连着乡村振兴的动力后劲。”笔者最近走进凤庆县诗礼乡河平村境内,听到村里的干部这样谈到如何开展产业振兴工作。

诗礼乡河平村党总支本着为群众服务,对群众负责,助力经济发展的理念,集中流转群众土地200余亩,通过统一规划、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的模式集中发展产业,探索出一条土地流转集约经营、乡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党建引领,潜心调研觅蹊径。河平村位于诗礼乡政府最西部,距政府所在地18公里,面积14.85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020米,是典型的山区村。2022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4462.47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55.8元。河平村火把山田坝总面积200亩,涉及10个村民小组,191户农户,户均面积1.04亩(农户最多面积2.4亩,最少面积0.1亩)。由于户均面积少,田地路程远,管护成本高,造成大部分土地闲置浪费。部分农户实行自行租赁、兑换、无偿转让等方式进行分散经营,收入较低。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家庭承包土地经营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问题,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利用土地,解决农户对土地“租、换、卖、给、荒”等土地撂荒问题,实现农户“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河平村以党支部为引领,按照“支部+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将火把山田坝200余亩土地流转到河平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对200亩原水田进行标准化统一管理,同时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林下产业,火把山田坝打造成为全乡乡村振兴产业振兴示范基地。

创新突破,多方合力谋出路。河平村坚持以“合作”作为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的“基础”,既连接村集体和群众,又连接企业和其他合作社,实现组织起来,抱团发展。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河平村形成了“理事会+基地+龙头企业+农户”的河平模式,确立了村民土地入股,连片开发利用、合理布局产业、发展林下经济、带动生态旅游、促进农户增收的发展思路。通过集约高效的管理、科学合理的种植、系统完备的销售渠道,使合作社焕发新活力。以滇黄精种植为例,理事会负责合作社管理、项目开发、产业化发展等工作,基地负责示范带动,组织农民生产及与上下游产业对接,龙头企业负责技术指导、产品回收等工作。采用“科学管理、保底回收、劳动报酬、利润分成”等利益联结模式,激发了各方干事创业的激情,推动合作社向好发展。

科学分配,确保利益合理化。充分发挥利益链的“引擎”作用,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各方共赢,提高参与的积极性,推动合作社可持续发展。在“三权分置”下,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既存在整体效用,又有各自功能,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流转后,承包方与发包方的承包关系不变,承包方的土地承包权不变,农户收益由股金收入+分红收入+工资收入三部分组成,同时解决村民就近就地务工问题,实现土地流转制度化、规范化、效益化、特色化。经统计,河平村林下经济项目共覆盖联结农户56户、带动就业200余人,户均增收约2000余元。

立足长远,加强储备抓发展。合作社成立理事会、监事会,理事会设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1名、成员3名,监事会设监事长1名,成员4名。理事会和监事会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合作社注重人才培养和技术引进,通过“选用一批”能工巧匠,“引进一批”先进技术,“培育一批”本土人才,着力打造一支懂技术、懂市场的致富能人队伍。通过人才战、技术战打赢壮大村集体经济这场硬战。目前,合作社已培养本土林下种植技术人才2名、管理人才1名,切实为村集体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组建了一支由8名成员组成的专业核桃采收队伍,引进核桃采摘设备6台,并统一进行管理。合作社统一为采收队伍购买商业保险,进行安全培训,签订安全责任书,最大程度确保核桃采摘人员人身安全。专业队的成立大大提高了核桃采摘效率,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效益,同时降低了农户自己采收带来的风险隐患。

“基地采用长短结合、交替轮作的模式,规划种植魔芋100亩,黄精100亩,达到持续发展、群众增收的目的。目前已种植魔芋100亩,总投资15万余元。下步合作社将积极向上争取各级项目、资金支持,加大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将200亩水田和300亩茶叶基地有效融合,打造河平村产业振兴示范园,增加群众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收入。”诗礼乡河平村党总支书记段学成谈到土地流转集约经营新路子时,这样开心地说。

责任编辑:百灵环保网